金华酒文化瑰宝——府酒

来源:金华府酒酒庄发布时间:2019-08-14

金华酒曾是金华历史上的一枚璀璨的瑰宝,在我国古代许多文献、史籍、著作中都有大量的记载,延续到今天。在古代,金华地区婺江流域的东阳、义乌、兰溪等县市所产的外销酒,都称金华酒,也称府酒,历代名酒有:寿生酒、错认水、瀔溪春、东阳酒、白字酒等。

▲记忆中的金华酒

府酒历史源远流长,早在五六十年代金华酒就是老百姓餐桌上,田间地头不可或缺的必备品。

金华酒和农耕生活密不可分,每到农忙时节特别是夏收、夏种、秋收,酒庄都要备足黄酒,保证农民进城喝酒或购买。

酒店里卖的黄酒比较多见的有寿生、乾生、白字。寿生酒算是高档点的,是糯米做的;乾生便宜,早米做的;白字有点甜。酒店的店堂不是很大,一般就三四张桌子。酒客喝酒都用柱子碗舀半斤酒,有的不吃下酒菜,有的要点煮蚕豆(茴香豆)、花生米、五香豆腐干等,如果在当时的一家“大众回民餐馆”喝酒,还可以吃到牛羊肉,那就太美了。农民喝酒就是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,一边喝边聊,舒缓一下紧张的农业劳动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。

到了冬天,几乎家家户户都做“红曲酒”,原料有糯米,也有粟米。到了农历十二月底,红曲酒该做好了,春节期间,不仅自家喝,也用来招待亲友。腊月亲手做下一缸红曲酒,到了年跟前,酒做好了,就不去买酒了,喝自己做的红曲酒。自家酿的薄酒,口感清醇,入口绵软,不过喝多了也醉人。

▲七十年代的金华酒

七十年代金华开始走工业化道路,除了原有的电业、纺织业、机修业、粮食加工业、酿酒业,建起了许多新的工厂,郑岗山、凤凰山、洪源、大黄山等地已经成为自成体系的工业区。然而工人当中,也有相当多的来自农村,他们把农村的风俗也带进了城市。原本流行在农村的酒文化习俗,也在与城市相融合。老金华的农村城市色彩渐渐淡出,工商业城市的比重逐年增大。酒文化随之在悄然发生变化。但自己酿的纯酿还是深深的印在老金华人的血液里。

金华人无论是走南闯北在中国各大城市,看着酒桌上琳琅满目的各式白酒、红酒最思念的还是和亲朋、发小、街坊一起整几个小菜,一壶金华酒家长里短,气氛热烈。

▲现在的金华酒

现在的金华,版图扩展了好几倍,几乎从北山脚下起,一直延伸到了湖海塘。金华已经是一座规模颇大的崭新的现代化城市,高楼林立,区域性(浙江中部)都市中心的气概非凡。而且,农村都在城镇化。老式的酒店、茶馆早已消失,大酒店、大超市、大商场遍布市区各区块。江北老城区拆旧建新,面目一新,难觅旧时踪迹。固然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式进步,但也有一种趋同的倾向,老金华的城市本色所剩无几了。

随着城市的现代化,人们的生活追求和喜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肯德基、麦当劳、咖啡馆、大超市,现如今的金华,年轻人已经和金华黄酒渐行渐远,喝啤酒、白酒乃至洋酒的越来越多了。而在金华人的心里金华酒那深沉的琥珀色,晶莹剔透,一开酒坛醇香扑鼻,入口纯正浓厚。金华这块风水宝地地处浙江地理中心相合,不偏不倚,旭正中央。品起来,那种无尽的韵味绵延不绝,令人陶醉。

走在现在金华车水马龙的街道,在繁华的现代都市里一群明清古建坐落在婺江江畔,给这新兴的都市带来一份怀旧,一抹惬意。

漫步走到了古子城府酒庄,酒庄是一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,呈“回”字形布局,中间一个天井。清雅宁静,店堂摆放老式夔龙台桌和木制雕花椅。四壁名人字画,文化气息浓重。东壁有文字介绍府酒曾经的显赫名声和悠久的历史。
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【颖曰】入药用东阳酒最佳,其酒自古擅名。事林广记所载酿法,其曲亦用药。今则绝无,惟用麦面、蓼汁拌造,假其辛辣之力,蓼亦解毒,清香远达,色复金黄,饮之至醉,不头痛,不口干,不作泻。其水称之重于他水,临邑所造俱不然,皆水土之美也。【时珍曰】东阳酒即金华酒,古兰陵也,李太白诗所谓“兰陵美酒郁金香”即此,常饮入药俱良。

千年佳酿,府酒。朱熹、吕祖谦、陆游、王淮共饮此酿,宋孝宗皇帝闻香识酒,婺府官酿一跃成朝廷贡酒,香飘各地。古典名著《金瓶梅》在描写馈赠、饮用时,更是多次提到金华酒、浙酒。武松打虎前的“三碗不过岗”,喝的也是金华酒。有学者考证《金瓶梅》的作者“兰陵笑笑生”,就是“金华酒”笑笑生。

家法传承、匠心独运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(金华酒酿造技艺)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学军,还原古法佳酿,醇香四溢。为了弘扬历史悠久的府酒及其蕴含的厚重文化底蕴,开了这家“府酒酒庄”。

坐在这古色古香的餐厅,看着府酒的悠久历史。品着醇香味正的府酒,尝着金华传统老菜,体味着老金华的文化韵味。在这里喝上一回府酒,简直就是喝“文化”,就是和李白、武松、朱熹、吕祖谦、陆游……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时间长河的上下游遥相呼应地对饮呀!除了对北山、南山、婺江、金衢盆地中间地带的千里沃野,万顷良田等山川风物的眷恋和回望,也包涵了渗入身心深处的家乡饮食文化。